“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軌道交通建設為主的結構調整階段。30個城市已經獲批建設城市軌道交通。區(qū)域的城際交通系統(tǒng),也開始進行建設。”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院長、教授閆學東在3月31日舉辦的2013中國城鎮(zhèn)化高層國際論壇上如是說。
閆學東說,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占主導作用,首先我國的軌道交通開始迅速發(fā)展,30個城市已經獲批建設城市軌道交通。區(qū)域的城際交通系統(tǒng),也開始進行建設。軌道交通一體化問題受到政府與民眾的關注。
城市軌道交通必將主導特大城市的交通發(fā)展,因為相對地面交通更便捷,可以承受大客流的沖擊,運輸能力大、準時性好,不受地面交通干擾。在中心城市,往往采用地下交通,不占用寶貴的中心區(qū)域土地資源。比地面交通更舒適。
軌道交通建設,是調整城市結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手段。我國在城市化過程中,尤其是城市群、城市帶,必定從單中心城市結構,演化為多中心的結構,軌道交通恰恰是支撐這一城市布局形態(tài)發(fā)生演變的機制。其他的交通方式不能起到這個效果,軌道交通既可以引導城市適度擴散,又能防止城市過度擴散。滿足擴散要求方面,軌道交通在出航時間、正點率、出航綜合費用方面具有優(yōu)勢,主中心個人交通使用成本高昂,所以可以替代私家車和出租車的方式。次中心的地價與居住環(huán)境更優(yōu)良,軌道交通可以支撐人們在次中心進行居住、生活,從而提供相對滿意的交通服務水平。城市無法過度擴散方面,軌道交通不能抵達的地方,具有更高的居住成本或出航阻抗,阻止人們大量遷移。
2013中國城鎮(zhèn)化高層國際論壇由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(zhèn)改革發(fā)展中心、世界經濟論壇等機構共同舉辦,財經網首席媒體支持,于3月30-31日在上海舉辦。